志愿军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进行通信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几代观众心中抹不去的英勇记忆,荧幕上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难忘的震撼瞬间。

电影《英雄儿女》,王成是几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

        王成为观众展示了一位英勇的志愿军步行机员的形象,而在当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包括步行机员在内的无数志愿军战士在通信岗位上,发扬了英勇战斗、准确细致的优良作风,有力保障了各级部队的战斗及其他行动。本文将简要介绍志愿军当年,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进行通信联络的。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志愿军总部机关只有9部短波电台、一个电话队(相当于连);每个军有各类通信人员2500—3000人,无线电通信机60余部(含步话机),有线电单、总机370余部,被覆线470余单千米。这一时期,志愿军通信保障力量比较薄弱,通信器材数量少、质量差、型号杂。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情况变化快,对通信联络的时效要求高,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摧毁和阻断志愿军通信联络为重要作战手段,对志愿军通信设施采取了频繁的轰炸袭击。

        在运动战期间,通信兵以专向通信、多级组网、越级联络、密语通信、兼台工作及报话结合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发挥无线电通信的作用,辅以有线电、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等,基本保障了作战指挥。阵地战阶段,通信兵在继续发挥无线电通信作用的同时,加强有线电通信网建设,军及炮兵师以上单位均开通有线电通信网,并摸索总结坑道通信的经验,改进后方勤务通信和营以下通信,提高合成军队作战通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通信联络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图为志愿军某部指战员进行战场观察,右侧的步行机员保持与后方炮兵的联络

        在朝鲜战场上,无线电通信是志愿军的主要通信手段。刚入朝时,志愿军携带的无线电设备,多是国内战争中缴获自国民党军队的日制、美制无线电设备。日制的年代比较久了,性能不是很好;美国造的军用无线电设备,包括步谈机(就是步话机)、报话机,性能都非常好,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有缴获美军的无线电设备。后来前苏联援助过几种无线电设备,但是普遍笨重、频率窄,不符合部队作战需求。

        提到美制的军用无线电设备,就要多讲一句了。在志愿军部队里,本身有使用BC-611和BC-1000这样的基层军用无线电设备,另外在战斗中也经常缴获美制无线电设备。应该说,美国造的军用无线电,特别是步话机这种便携式设备性能非常好,像天津无线电厂就仿制过BC-611步话机,生产出配发给连排使用的701型步谈机

志愿军某部战士学习使用缴获的美制BC-611步话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由于朝鲜前线对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紧迫需求,国内开始自主研制无线电通信设备。当时有12家电信企业、4000多名员工不分昼夜地研制生产了多种通信设备。其中包括: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九一型100瓦短波电台(装备到军师之间)、八一型15瓦短波电台(装备到师团之间)、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71型两瓦报话机(装备到团营之间),以及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702型超短波步谈机(装备到营连之间),上述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术电台系列。此外,各厂还生产收信机、发信机、野战电话、交换机、干电池、被覆线等器材设备供应前线。

        在上面提到的无线电设备中,八一型15瓦短波电台是仿制美国AN/GRC-9电台而生产出来的。这型电台的全套设备,需要一个通信班的战士来背负行军和使用,行军中只能用鞭状天线边走边收,发射信号时需要停下,寻找合适地形架设天线发报,并且供电比较麻烦,需要两名战士合力手摇发电机发电。由于重量大,不适合跟随部队快速行动。

        71型两瓦报话机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使用方便,深受前线部队的欢迎,志愿军中的通信兵基本上都和这型报话机打过交道。南京无线电厂在生产这型报话机时,只用了三个月就拿出了样机,技术人员和工人加班加点赶工生产并保证按时交货,彭总在战后还特地前往该厂看望全体职工,盛赞71型报话机为前线战斗立了大功。而我们对71型电台最熟悉的印象,则是来自电影《英雄儿女》,片中王成背负的军用电台,就是71型报话机。

电影截图,王成使用的就是71型两瓦报话机,1952年开始在志愿军部队普及

        702型超短波步谈机和当时缴获的美制BC-611/BC-1000共同成为了当时志愿军基层部队的主要通讯器材,该步谈机1952年投产,生产后迅速装备部队。比起美式电台,702型步谈机具有轻便省电、信号覆盖范围更广、更清晰等优势。我们在电影《上甘岭》中,看到步话机员对着电台大喊“李庄、李庄”,其携带的就是702型步谈机。

 电影《上甘岭》片段,步行机员手持的为702型超短波步谈机。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对步谈机出现故障的描述很真实,在当时生产的军用无线电,在技术和电器元件上也有很多问题,是有一定的故障率的

        另外,志愿军其他兵种部队,也是使用无线电设备的。比如1951年才加入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装甲兵,他们的苏制坦克上使用的是进口自苏联的坦克电台,后来由国内进行仿制生产了国产车载无线电台;炮兵和步兵为协调战斗,也是用无线电进行联络,达到很好的步炮协同战斗;高射炮兵与雷达部队的联络也是用无线电通信,便于敌情通报和指挥;而志愿军空军在空中各机联络、空地指挥联络等,都是用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的。

志愿军某部通信兵在风雪中架设电话线

        无线电之外,有线电通信也是重要通信手段。野战电话不容易受到干扰,但是需要提前架设电话线路,相对来说适合指挥部门、后方勤务以及阵地上进行通信。不过在战场上,通往前沿阵地的野战电话线时常会被敌人炮火打断,需要电话班派人去查线,并把损坏的线路重新接通。在查线或修复线路过程中,造成战士伤亡的情况容易发生。

        在普及无线电设备前,志愿军的基层部队主要通过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进行联络。在基层部队中,都配有专门负责联络工作的通信员。在战斗中,通信员要跑步到各单位传达上级的口头或文字命令,后来也有通信员乘车去传达命令。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一名连队通信员。

        另外,在基层部队中,也配有司号员。司号员这一编制在我军初创时就已存在,在过去,军号声在基层连队日常生活和训练、战斗中,不仅是通信工具,也是鼓舞士气的存在。一名司号员要将上百个号谱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像冲锋号、集合号、防空号等都是比较常见用来指挥作战的号谱。在朝鲜战场,很多司号员都立了功,有的还成为了战斗英雄。例如第一次战役中,42军坚守黄草岭烟台峰的4连司号员张群生,就荣立一等功;第三次战役中,39军钢铁7连的司号员郑起,于釜谷里阻击战中,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吹冲锋号吓退敌人,后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

图为志愿军某部在冲锋号下发起冲锋

        不过,在志愿军的连排通信联络上,更多使用一种小铜哨(或者叫小喇叭)。这个铜哨个头不大,吹出的声音比较尖利,指挥协调排、班、小组的行动非常有用。电影《上甘岭》中,通信员就是用这种小喇叭联络阵地上的战士撤回坑道。而是朝鲜的雪夜里,当美军阵地四面响起这种小铜哨的响声时,对美军士兵来说绝不是好事情上门。直到现在,这种小喇叭的衍生品,仍然在基层连队中使用着。

《上甘岭》片段,通信员用小铜哨联络部队

        枪声爆炸声太响使得声音信号传达不到时,指挥员会挥舞指挥旗引导部队行动。不过有的时候,旗子由于过于醒目,也会暴露目标。而在朝鲜前线还有其他的简易通信信号,例如防空哨在夜间会通过敲炮弹皮、打防空枪来进行紧急联络,使夜间行驶的运输车辆关闭车灯或立刻隐蔽;灯光照明通信也是有的,不过要非常注意防空,避免暴露自己。

纪录片截图,志愿军指挥员用指挥旗指挥战斗

        到朝鲜停战时,志愿军领导机关除有短波电台、音频电话外,还建立了无线电收发信集中台、载波电话、电传电报及无线电接力通信等固定台站;每个军有通信人员4400余人,无线电通信机320余部,有线电单、总机1200余部,被覆线1700余单公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的通信保障力量边保障边提高,边战斗边发展,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基本上保证了指挥的顺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图片来源: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

作者:扁了勾勇士

赞助作者: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原创声明: BD6MM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s://bd6mm.cn/blog/2020/08/how_do_volunteers_communicate_in_the_korean_battlefield.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