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D6MM

BBC中文广播告别听众

        还差55天就70岁的BBC中文广播“突然死亡”了。“这是伦敦,BBC英国广播电台”——这个从二战期间开始播了近七十年的电台中文呼号,从此彻底在电波世界里消失。

  北京时间2011年3月25日23:30,坐落于伦敦布什大厦的BBC中文播音室里挤满了中文部的员工,在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他们集体谢幕。

  一些老听众表示惋惜,另一些人则说BBC中文广播“对中国一直充满敌意”,“早就该关了”。­

  在BBC中文部工作长达30年的康艺也认为早就该关掉短波广播了,不过,她的理由显然不同,她认为“国际短波广播是过时的玩意。”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BBC内部管理的混乱也使得其节目“越来越不好听”。“很难想象,1990年代末开始,有将近十年的时间,BBC中文部由一个不懂中文的人掌控管理,这简直是个笑话。”康艺说。

  北京时间2011年3月25日23:30,英国广播公司(BBC)结束了长达七十年的中文广播。位于伦敦布什大厦的播音室内,十几名编辑、记者、制作人与中文总监李文(前排中)一起和听众道别。

»阅读全文 (view all)

《丰收锣鼓》的胜利–美国之声将撤销对华播音

        美国政府部门消息人士说, 美国之音和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将会被裁撤,但是会保留中文网站。 美国之音中文部现有80多个员工, 其中约50个员工将会被裁减。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财政预算的一部分。有关裁减方案已递交给国会。

美国之音台标

        美国之音将会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 全面取消粤语广播,普通话广播裁员超过二分之一, 将从目前的69人裁减到31人。这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的时代的结束。美国之音从1942年开始一直是受众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机构。根据美国广播理事会最新市场调查,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在中国的广播听众超过BBC和自由亚洲电台的总和。

»阅读全文 (view all)

不许曲解红旗渠精神

        被人们称作“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确确实实是人间奇迹。但我觉得仅仅将它与其它“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话,仍然是不公正的,仍然有“被”屈就的感觉。应该更公正地说:红旗渠的成就超越了其它“世界七大奇迹”的总和。这样评价,倒不仅仅因为只有红旗渠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其它“世界七大奇迹”则都是剥削阶级对人民统治的象征,是人民被迫为统治者充当苦力的象征,还因为红旗渠在为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社会主义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创造的精神财富甚至比它巨大的物质贡献还要珍贵。可以自豪地说:红旗渠是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宝库,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座精神丰碑。所以,对红旗渠精神,必须予以科学的定义,必须予以客观准确的解读,而不能随便予以曲解,更不能容许沾污和亵渎。  

        通过多年对红旗渠的调查研究,大量事实证明,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应该涵盖为如下十个方面。  

»阅读全文 (view all)

红旗渠维修加固工程为何变成了“豆腐渣”

原文作者:红  哨

        改开之后,盛产“豆腐渣”工程。“桥塌塌”、“楼歪歪”、“楼倒倒”,犹如大年初一的鞭炮,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诸如此类的消息听惯了,见多了,激愤之心也渐渐麻木了。骤然听说红旗渠维修加固工程(又叫技改工程)也成了“豆腐渣”,久已麻木之心还是被激怒了。听这类消息也如听炮响,此一炮非彼一炮,“先进生产力”们这一炮太过非同凡响。倒不是说这一炮有什么“创新”之处,而是红旗渠名声太大:“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水长城”、“中国重要地标性建筑”、被周总理评价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所以“先富”们这一炮放大了,绝对震动中外。 

        红旗渠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加之人为破坏,已是遍体鳞伤,亟待修复加固,而失去集体经济支撑后的今天,难有昔日自力更生的志气,地方政府拿不出修复资金,只好伸手向国家要钱。2008年12月,由国家投资3200万元(拉内需、保增长资金),地方配套400万元,正式启动了红旗渠修复技改工程。为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麻烦和阻力,红旗渠山西境内主干渠段的技改工程,由国家武警水电二总队承包。林州境内渠道的技术改造工程,由国家、省、市累计投入1700万元,分三个年度完成。2008年的技改工程位于林州任村镇境内,主要内容是对总干渠12公里内的渠底清淤、外渠墙钢筋砼衬砌和部分内渠墙翻砌等,分3个标段进行施工。工程于6月20日正式开工,7月14日完工,工期25天,共完成投资340万元。该工程由河南省水利厅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巡检组鉴定,工程多项未完成合同规定指标,属于不合格工程。该工程从招标、施工、验收到结算,存在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不但是一个“豆腐渣工程”,而且是一个“腐败工程”。

»阅读全文 (view all)

来自北极的收音机报告

        今年7月1日,满载着124名科学家和记者的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港出发,奔赴北极,拉开了中国政府首次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序幕。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的随队记者,全程跟随报道了这次考察的全过程,并实现了中国记者首次极地现场直播,胜利完成了任务。

        这次北极考察以我国"雪龙号"破冰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航行70多天,行程一万多海里,除其间冰上考察之外,全部时间是在船上度过。船上生活简单、枯燥,沿途景观单调,时间一长,感觉非常压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台特意和广东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联系,提供一批高质量收音机送给考察队员,以排解旅途寂寞。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电台记者,更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做一次收听调查,详细了解我们中央电台的节目最远能覆盖的范围。

»阅读全文 (view all)

午夜的收音机(二)

       为听一首歌,我们围在一台老式的“红灯”牌收音机旁,守候到午夜。我们耐心等待着一个牧师喋喋不休地在讲“马太福音”,讲完之后,会有一首歌传来,就是那首让人忧伤的《橄榄树》。

  这是1980年那些寂寞日子中的一些夜晚,工作在偏僻闭塞的乡下的我们,正痴迷于港台流行歌曲。除了听“澳广”定时播放的歌曲外,我们还捕捉到一家教会电台在午夜也播放流行歌曲,这些歌曲让我们吃惊地知道,除了《战地新歌》等硬梆梆咬不动的战斗歌曲外,还有软绵绵温柔得让人心起涟漪的歌曲。我们正是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这些歌曲迎合了我们的精神需要。当歌声响起,分过工的我们记谱的记谱,记词的记词,然后把歌整理出来,第二天就伴着吉它带准不准地唱开来,在小镇上大出风头。

»阅读全文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