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D6MM

午夜的收音机(一)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这是几年前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词,现在被一个生产收音机的厂家作了广告词,其余部分都记不得了,还听过一首英文歌曲也是以收音机作由头,没注意对比,不知流行歌曲的词曲是不是从英文歌译配过来的。那一阵录音机刚时兴,自己认为收音机的生命不会太长久了,这想法今日看来如同收音机刚发明时有人断言世人大都会是文盲一样的荒唐。

        进入我家的第一台收音机是在六十年代,它有一个桔红色的外壳,十分鲜亮,摆在大桌上,是家中一件显赫的家当。只有父亲才能动它,父亲为它做了一个蜘蛛网状的天线,树上屋顶。童年,这根当时大多数人不明所以的在线和我家那三间全村唯一的红瓦房,极大地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每天中午,里面就会传出曹灿先生播讲的长篇历史小说《李闯王》,这时庭院的丝瓜架下便聚满了邻里乡亲,蹲在墙根叨着烟袋,一个个聚精会神。父母都不在家的时候,好奇心陡增,忍不住就要摆弄摆弄,却总是心怀忐忑,象《地雷战》中鬼子摆弄地雷那般小心奕奕,生怕弄坏了,另外是害怕不小心收到敌台,就是台湾台吧。记得哥哥曾指着收音机调谐屏左侧吓唬我说:调到这地方就能收到台湾台,你可以听一阵,然后公安局的人就会骑着三轮摩托车把你带走。吓得我对调谐屏左侧那部分一直心怀恐惧,现在想来,不禁哑然失笑,这部分正是我常收听的市台两套节目的频率范围!而在二十多年前,我楞是一直没敢动那收音机的调谐旋钮。好奇心驱使下的摆弄也只是将音量开头打开,然后趴在边上听那丰富多彩的内容。于是,童年里便装满了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还有数不清的寓言、童话。具体的内容现在都记不太清楚了,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下午的少年儿童节目的开始曲却耳熟能详。“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哒嘀哒、哒嘀哒、哒嘀嘀嘀哒。”二十多年了,这个开场白一直没变,而每次偶尔听到都如儿时一样欣喜。

»阅读全文 (view all)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泰戈尔

"真的要分手了……"

分手那天,我一遍又一遍喃喃自语,这"真的"一浮现于心头脑际,我便明白它满噙着将要滴落的无奈与伤感。

分手那天,淅淅沥沥的雨漫天飞舞,飘进了我们的生命之中,淋湿了我们的记忆。

分手那天,我们坐的车如同我们的生命,不等待眼泪的淌飞便匆匆启程。车门重重地关上了,我心里猛地一震:原来,门的作用是阻隔门里门外的两个空间,它重重的关上了,就是要狠狠地切断往昔与今日之间那点联系。但是,心中永远是一片模糊的血肉,不可能血是血,肉是肉。

分手那天,你的眼中潮涨了,我心中的海也要决堤,忧伤与痛苦是那最猛烈的波涛,在拍打、在冲撞、在喧嚣,我听到了许多声音,却又像什么也没有听见;我感到了无处不在的彻肤彻骨地疼痛,却又不明白痛在何处,我的手伸了出去,却不知是要挥动表示再见,还是想努力抓住什么、去握紧旧日的什么。

»阅读全文 (view all)

电影纪录片《红旗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发行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另有卷烟品牌也为“红旗渠”。

        河南省林州市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麓,1994年以前,林州市叫林县。40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林县却因为一条水渠而闻名全国。这条水渠的名字叫红旗渠。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10年的时间,在丛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它总长1500公里,被人们称为人造天河。

        有一部与这条水渠同名的纪录影片详细地纪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纪录片《红旗渠》也跟着拍了10年。当年参加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电影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是新中国老一辈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曾用胶片组接了一个个共和国初创和成长的历史片段。《红旗渠》是他们电影生涯中耗时最长、投入最多的一部纪录影片。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说不清楚,但在十年中他们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影片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加上其他媒体的传播,使全国知道了红旗渠。

        一部拍摄于30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的故事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红旗渠的“盛世”悲歌——看资改派是如何砍掉红旗的

        资改精英们为达到其“改朝换代”的险恶目的,曲意将新中国60年的历史划分为前后30年。他们称前30年为政治上“专制”,经济上“濒临崩溃”的“乱世”,而改开后的30年是繁荣昌盛的“千年盛世”。于是,妖魔化毛泽东,妖魔化共产党,妖魔化社会主义制度,妖魔化中国革命的阴风甚嚣尘上,愈演愈烈;而为走资派翻案,为地富反坏右翻案,为汉奸卖国贼翻案,为国民党反动派翻案,甚至为美日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的逆流起于朝野,卷起狂澜。借用薄一波的一句话:凡是毛主席肯定的,他们都要否定,凡是毛主席否定的,他们都要肯定。这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倒行逆施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一切光明和正义含垢蒙尘,让一切黑暗与邪恶大放异彩,祸国殃民之浊流横行于各个领域,,腐朽堕落之风气弥漫于各个角落。这就是今日中国之命运,也是红旗渠今日之悲歌!    

        红旗渠既然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的奇迹,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成果,是新中国前30年光辉成就的有力见证,右派精英当然必欲除之而后快。当“文革”被资改精英作为牺牲供品摆到资本的供案上之后,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所有成果开始了全面清算,红旗渠岂能独善其身?    

»阅读全文 (view all)

我家的“熊猫”牌收音机

        1958年,我们家买了一台收音机,是南京无线电厂出的新产品, “熊猫”牌。那是我国电子工业起飞的年代。记得我天天放学一到家, 就打开收音机听个没完。侯宝林的相声,百听不厌;孙敬修老师讲的“小孙猴”(《西游记》),更是让人废寝忘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国庆游行、人大选举、中苏争论、抗美援越等等的国家大事,也 就日益关注了起来。1964年秋天,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和赫鲁晓夫下台两条新闻戏剧性地凑在了一起,收音机旁的15岁的我真是恨不能为了祖国、为了世界人民的解放去奋斗。也是在这台收音机旁,我和同龄人一起,被投入到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之中。

        我的小姑从上海送给我一件下乡的礼物,是“东方红”牌的半导体收音机。1969年,油菜花开的时节,我到小平同志的老家广安去插队。农村很穷。老乡们围着那个半导体打转转,想好好看看里面说话的人是什么模样。直到我下乡的第三年,农村的广播喇叭才接到了我们的院子。我对得起那里的老乡,我教书教出了一批有理想的山里娃娃,他们后来成了我们那里第一批走进高校大门的孩子。去年秋天,我悄悄回到了那里,草房早就没有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要说比一比,只是比黑白还是彩电,比21英寸还是25英寸,好多人家都有人在外干事,有的还在国外“打工”,现在的老乡说起话来很有信息量, 市场经济的名词一套一套的。

»阅读全文 (view all)

红旗渠究竟是靠什么修成的?

        蜚声海内外的林县(现称林州)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航天飞机上腑瞰地球,能够看到中国的两大地标性建筑物,一是万里长城,再就是林县红旗渠。所以周恩来总理70年代曾自豪地对外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1年至1980年之间,到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外宾就达11300多人次,涉及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是外国元首。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时刻关注着红旗渠。李先念、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中许多人视察拜访过红旗渠。红旗渠不仅仅是中国的奇迹和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奇迹和骄傲,它为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改变生存状态的样板。

        时至今日,许多参观或听说过红旗渠的外国友人,仍然在记忆中珍藏着对红旗渠由衷的赞叹和深刻的印像,红旗渠对人类心灵的震撼太大了。如果说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话,那么她对人类的贡献要远远超越原来的“七大奇迹”,甚至是它们的总和,因为只有红旗渠真正属于人民,只有她是人民为自己而建造,只有她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人类而言,红旗渠不但是丰厚的物质遗产,而且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以光辉的篇章载入史册,彪炳千秋,永世传颂!

»阅读全文 (view all)